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防切割手套

无菌医疗器械还要做微生物限度检查吗

时间:2024-02-18 01:35:52  来源:http://www.esdzt.com  作者:admin

一、无菌医疗器械还要做微生物限度检查吗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所以无菌医疗器械不需要做微生物限度检查

二、如何安全使用生物安全柜?

安全使用生物安全柜

1.使用生物安全柜:开启

 戴手套防止手部被污染

 在开始工作以前,将实验所必需的物品全部放进安全柜内,并对表面进行消毒处理

 对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侧壁表面以及后壁内侧进行消毒处理

 让生物安全柜工作区排气几分钟之后再开始工作

 不要在工作区内排放过多的物品

 在操作开始前关闭排水阀

2.使用生物安全柜:操作

 不要阻塞前台或后墙附近的进气格栅

 实验操作尽可能靠近安全柜内部进行

 尽量减少手臂的移动。移动时要缓慢,防止干扰柜内气流

 从安全柜内移出手臂之前,一定要进行表面消毒处理,然后缓慢移出(移动方向垂直于工作区开口)

 降低外部气流震荡

 拿放物品一定要遵守从洁净区到污染区的顺序

 生物废弃物袋应放在安全柜内不能拿出安全柜

 一旦实验过程中产生溢出物,用消毒纸巾置于其表面吸附清理

 从安全柜内部拿取可能产生污染的物品时,一定要进行表面消毒处理

 将产生气溶胶的器皿尽可能摆放在安全柜工作区靠里的位置

 洁净的物品应放置在距离产生气溶胶器皿至少150mm外,降低交叉污染的可能性

 将盛有样品的试管或试盘的表面密封以防止下沉气流侵袭样品

 禁止使用气体火焰,以防影响安全柜内部气流

 将会产生气流震荡的仪器,如混匀器,离心机或是定位器等放置在靠近柜内后壁1/3处

3.本生灯

加热器可能引起由内向外的气流威胁到实验操作人员的安全。并且降低二级生物安全柜的抗交叉污染性能。当二级生物安全柜完全关闭时,如果安全柜内的加热器持续工作,其产生的热量会损坏过滤器。

本生灯的安全:

 当在操作中不使用电子加热器时,此类型的加热器可通过自动降低供气量来保持较小的火焰

 紧急关闭阀门应该安置在安全柜附近,以应付紧急状况的发生

 加热器应该尽可能地放置在离工作前台较远的地方,防止其影响安全柜工作

 电磁阀同供气管互锁以自动关闭加热器

4.使用生物安全柜:关闭

注意事项:尽量使处于安全柜持续工作状态,并对所有物品进行表面消毒处理,提供最大程度的人员保护。

 系紧用过的生物废物袋

 对安全柜内壁、后壁、工作台面、去水盘表面及前窗内侧进行消毒处理

 使安全柜进行一段时间的气体空排

 如果情况允许:安装前窗挡物板或关闭前操作窗口并开启紫外灯(如有需要)

5.用户维护

合理定期的维护对维护任何设备的正常工作都是至关重要地,这一点对生物安全柜也不例外。按照下面推荐的维护日程表对安全柜进行维护,保持其最佳性能。

每日维护

1) 用70%的酒精(其他杀菌剂视用户使用的材料而定)彻底对安全柜内部工作区域表面、侧壁、后壁、窗户进行表面净化。不要用含有氯的杀菌剂,因为它可能对安全柜的不锈钢结构造成损坏。也要对紫外灯和电源输出口表面进行清洁。当清洁安全柜内部区域时,操作人员除了手放以外,身体的其他任何部位不能进入安全柜

2) 检查警报并检测基本气流

每周维护

1) 用70%的酒精(其他杀菌剂视使用的材料而定)彻底对排水槽进行清洗

2) 检查俘获纸孔处的残留物质

每月维护

1) 用湿布对安全柜外部表面进行擦拭,尤其是安全柜的前面和上部,把堆积的灰尘打扫干净。

2) 检查所有的维护配件的合理使用情况。

3) 上述每日工作中的条目

每季维护

1) 检查安全柜的任何物理异常或故障。检查荧光显像管确保它们工作正常

2) 当不锈钢上表面有难以去除的斑点时,可以使用MEK(methyl-ethyl-ketone)。使用WEK后,快速用清水和液体清洁剂冲洗不锈钢板,并且用聚亚安酯布或者海绵进行擦拭。定期清洁不锈钢表面会使之保持表面的光滑美观

每年维护

1) 具备资格的认证技术人员对安全柜进行性能认证。

2) 更换紫外灯

3) 上述的每季维护

三、生物安全柜生锈怎么办?

生物安全柜30%外排主要指二级a1、a2型即半排型二级生物安全柜的气体外排流量。国家行业标准规定,二级a1、a2级生物安全柜气流经工作区后返回过滤器重新利用即重新循环气流为70%,经高效过滤器外排出到实验室或室外部分气流为30%。

四、生物是怎么分类的

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 地球上现生的物种以百万计,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如果不予分类,不立系统,便无从认识,难以研究利用。分类的对象是形形色色的种类,都是进化的产物。因而从理论意义上说,分类学是生物进化的历史总结。 分类学是综合性学科。生物学的各个分支,从古老的形态学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新成就,都可吸取为分类依据。分类学亦有其自己的分支学科,如以染色体为依据的细胞分类学,以血清反应为依据的血清分类学,以化学成分为依据的化学分类学,等等。动物、植物和细菌,作为三门分类学,各有其特点;病毒分类则尚未正式采用双名制和阶元系统。 生物分类学的历史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能识别物类,给以名称。汉初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虫包括大部分无脊椎动物;鱼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级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鸟是鸟类;兽是哺乳动物。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动物分类,四类名称的产生时期看来不晚于西周。这个分类,和林奈的六纲系统比较,只少了两栖和蠕虫两个纲。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采取性状对比的方法区分物类,如把热血动物归为一类,以与冷血动物相区别。他把动物按构造的完善程度依次排列,给人以自然阶梯的概念。 17世纪末,英国植物学者雷曾把当时所知的植物种类,作了属和种的描述,所著《植物研究的新方法》是林奈以前的一本最全面的植物分类总结,雷还提出“杂交不育”作为区分物种的标准。 近代分类学诞生于18世纪,它的奠基人是瑞典植物学者林奈。林奈为分类学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建立了双名制,每一物种都给以一个学名,由两个拉丁化名词所组成,第一个代表属名,第二个代表种名。第二是确立了阶元系统,林奈把自然界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界,在动植物界下,又设有纲、目、属、种四个级别,从而确立了分类的阶元系统。 每一物种都隶属于一定的分类系统,占有一定的分类地位,可以按阶元查对检索。林奈在1753年印行的《植物种志》和1758年第10版《自然系统》中首次将阶元系统应用于植物和动物。这两部经典著作,标志着近代分类学的诞生。 林奈相信物种不变,他的《自然系统》没有亲缘概念,其中六个动物纲是按哺乳类、鸟类、两栖类、鱼类、昆虫、蠕虫的顺序排列的。拉马克把这个颠倒了的系统拨正过来,从低级到高级列成进化系统。他还把动物区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并沿用至今。 由于林奈的进化观点在当时没有得到公认,因而对分类学影响不大。直到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以后,进化思想才在分类学中得到贯彻,明确了分类研究在于探索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使分类系统成为生物系谱——系统分类学由此诞生。 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内容 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总纲(超纲)、亚纲、次纲、总目(超目)、亚目、次日、总科(超科)、亚科等等。此外,还可增设新的单元,如股、群、族、组等等,其中最常设的是族,介于亚科和属之间。 列入阶元系统中的各级单元都有一个科学名称。分类工作的基本程序就是把研究对象归入一定的系统和级别,成为物类单元。所以分类和命名是分不开的。 种和属的学名后常附命名人姓氏,以标明来源,便于查找文献。变种学名亦采取三名制,分类名称要求稳定,一个属或种(包括种下单元)只能有一个学名。一个学名只能用于一个对象(或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对象者,便是“异物同名”,必须于其中核定最早的命名对象,而其他的同名对象则另取新名。这叫做“优先律”,动物和植物分类学界各自制订了《命名法规》,所以在动物界和植物界间不存在异物同名问题。“优先律”是稳定学名的重要措施。优先律的起始日期,动物是1758年,植物是1820年,细菌则起始于1980年1月1日。 鉴定学名是取得物种有关资料的手段,即使是前所未知的新种类,只要鉴定出其分类隶属,亦可预见其一定特征。分类系统是检索系统,也是信息存取系统。许多分类著作,如基于区系调查的动植物志,记述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动植物种类情况,作为基本资料,都是为鉴定、查考服务的。 物种指一个动物或植物群,其所有成员在形态上极为相似,以至可以认为他们是一些变异很小的相同的有机体,它们中的各个成员间可以正常交配并繁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元。 物种概念反映时代思潮。在林奈时代,人们相信物种是不变的,同种个体符合于同一“模式”。模式概念渊源于古希腊哲学的古老的概念,应用到整个分类系统,概念假定所有阶元系统中的各级物类单元,都各自符合于一个模式。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